公務員
事業(yè)單位
衛(wèi)生系統(tǒng)
教師招聘
社區(qū)招聘
國有企業(yè)
其他招聘
11月22日,“國產(chǎn)羽絨服賣到7000元”登上微博熱搜第一。這段時間,“國產(chǎn)羽絨服漲價”“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國產(chǎn)羽絨服嗎”等話題相繼在社交平臺上引起討論。
普通消費者對國貨品牌“嫌貴不嫌老”的心態(tài),在當下國潮洶涌的消費環(huán)境中頗為引人深思。理論上講,國產(chǎn)品牌當然可以賣上高價,社會也應該樂見國貨賣出高附加值,但是要走出“一貴就招罵”的困境,還要在品牌升級上下功夫,只有讓消費者切身體會到產(chǎn)品價值升級,才會有“貴得有道理”的體認。
國貨之火,這些年大家有目共睹。在不少分析文章中,低價一直是國貨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尤其在下沉市場,低價一直與國貨深度綁定。此前蜂花、匯源飲品、海南南國食品、白玉牙膏、上海硫磺皂等老牌國貨的翻紅,靠的也是“便宜又大碗”。
正因如此,國產(chǎn)品牌面對漲價選擇要慎之又慎。就目前來看,國貨商家也深諳此道,并沒有一紅就“飄”。就羽絨服產(chǎn)品而言,打開購物平臺,波司登旗艦店賣得最好的是一款售價169元的羽絨馬甲和一款售價299元的羽絨外套,千元以上的產(chǎn)品占比不多,最高售價與進口品牌“加拿大鵝”的動輒上萬元依舊相差甚遠。
在成熟市場上,一個品牌穩(wěn)定地占據(jù)一定的市場份額后想要升級品牌非常正常,難的是如何讓消費者認可從平價到貴價的升級。咨詢公司普華永道發(fā)現(xiàn),成功的品牌升級一定是從戰(zhàn)略高度對品牌進行重新定位,并以此為基礎對產(chǎn)品、體驗、傳播、營銷、表達等影響受眾認知的多個要素進行一體化布局以及體系化提升。這或許可以理解為,如果把品牌比作一個人,產(chǎn)品定位相當于品牌的靈魂,產(chǎn)品與體驗可以比作品牌的身體,傳播及營銷像是品牌的言談舉止,而表達(尤其是視覺)則類似于品牌的穿衣打扮。如果只是形象層面的改換,“穿衣戴帽”美化一下,不能為消費者帶來實質性的價值升級,將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受眾對于品牌的認知,甚至會適得其反,讓消費者產(chǎn)生“一紅就飄”“割韭菜”的即視感。
反過來說,消費者也不必用“國貨貴不得”的“老皇歷”來看待今天的國貨新銳勢力。在產(chǎn)品的設計理念、原材料、工藝、審美都逐漸升級的大前提下,一些國貨正努力進軍高端市場,擺脫“國貨皆廉價”的印象。親民的傳統(tǒng)不能丟,高端的產(chǎn)品線也能開拓市場,這才是國貨實力的真正展現(xiàn),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的選擇。我們對國貨應該擺脫過去的刻板印象,而真正基于商品品質、服務體驗、品牌價值等綜合使用感受作出正確評價。對國貨品牌值得給予這樣一個機會。